1959年庐山会议结束后,不少在军队和地方任职的干部都受到了影响,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被调到了较低的岗位。当时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的周惠,也是这批被调整的干部之一。
周惠原名叫惠珏,受兄长影响投身革命事业,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,1938年成为党员,属于典型的"三八式"干部。抗日战争刚开始时,他在延安党校学习,之后被调到北方局做地方工作,先后担任过县工作团团长、县委书记和地委副书记。1949年,他跟随解放大军南下到湖南工作,在那里一干就是十多年。
他从基层起步,先是在地委书记的位置上干起,随后逐步晋升,先后担任了省委副书记、省委书记处书记、省委常务副书记,最后成为省委代理第一书记。
刚到湖南益阳上任,他就组织老百姓协助解放军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、土匪和恶霸。在新解放区的建设中表现优异,多次受到省委书记黄克诚的表扬。1951年调往常德担任地委书记,次年又调到省委工作。
1959年庐山会议结束后,由于对第一书记周小舟的批评方式存在问题,他接连被降职,最终调到交通部担任副局长。从原本的省部级领导,降到了厅局级的位置。
1975年,叶飞被任命为交通部部长。当时政治部主任因病休养,他觉得周惠是个不错的人选。于是,他向组织部提交了申请。但得到的答复是:周惠在庐山会议上曾被点名批评,由于他不是中央委员,名字后来被删除了。上级指示,周惠不能担任正职领导,只能从事行政工作,并且职位只能是副职。
为了确保周惠能顺利工作,叶飞决定去组织部查阅相关档案。他前后跑了三趟,总共花了五个小时,但在档案里没找到任何关于决议的书面记录。后来经过打听,才知道这件事只是口头传达的。
叶飞觉得,和周惠处境相似的人在那个年代并不少见,但自1962年起,他们大多已获得平反。现在还要揪着不放,实在说不过去。他几次找组织部长沟通,但都没能达成一致。
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?老话说得好,上面有规定,下面就有办法应对!
交通部设立了机关党委,叶飞提议让周惠当党委书记,但提议没被批准,于是改任他为副书记,这次通过了。这样一来,他的问题算是有了着落,尽管政策没完全兑现,但他至少能正常开展工作了。后来,他又被任命为机关党委的代理书记,这个职位不需要中组部的批准。
随后,周惠被任命为交通部副部长,同时增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。
1978年10月,他被调到内蒙古,先当上了第二书记,后来又升为第一书记。在那里工作了将近9年,到了1987年,他退出了主要领导岗位,转到了中顾委工作。
